偏瘫可致患侧肢体肌力下降伴异常痉挛模式,有感觉减退或异常感觉影响运动控制,平衡协调差表现为站立行走不稳、步态异常及精细动作困难,部分患者有认知情绪改变,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老年人需综合管理基础病,儿童要关注运动发育受影响情况。
一、运动功能障碍:患侧肢体肌力下降,依据肌力分级(0-5级),患侧多低于正常水平,表现为无法自主抬起肢体、活动范围受限,且常伴随异常痉挛模式,如上肢呈现屈曲协同运动(肩关节内收、屈曲,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下肢出现伸展协同运动(髋关节伸展、外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严重影响正常肢体功能发挥。二、感觉障碍:患侧肢体可能出现感觉减退,对痛觉、温度觉等感知不灵敏,也可能出现异常感觉,如麻木、刺痛等,此状况会干扰患者对肢体位置和状态的感知,进而影响运动控制。三、平衡与协调障碍:偏瘫患者平衡能力下降,站立或行走时难以维持稳定姿势,步态异常,常见表现为患侧足拖地、划圈样步态等,协调能力亦受影响,精细动作如持物、抓握等困难,儿童偏瘫会影响其运动发育进程,导致坐、站、走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人。四、认知与情绪改变:部分偏瘫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变化,如注意力、记忆力轻度减退,同时易出现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女性患者可能因社会角色转变等因素情绪波动更明显,该情绪问题与疾病带来的身体功能受限及生活自理困难等因素相关。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穿衣时患侧手臂难以配合,进食时拿取餐具困难,洗漱、如厕等日常活动均受影响,老年人偏瘫可能因原有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加重康复难度,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以促进康复,儿童偏瘫则需关注其运动发育受影响的特殊情况,采取针对性康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