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分增生性与疤痕疙瘩,增生性疤超出原损伤范围隆起、色红或暗红、质硬伴痒不侵袭周围但持续增生影响外观功能常见深损伤后;疤痕疙瘩具侵袭性生长、超原始边界、形态不规则、质硬、可伴痛痒难消退多由微小创伤引发;好发部位有胸骨前、肩背部、耳垂等,儿童疤痕增生更活跃,成年人疤痕形成后持续增生或侵袭性生长影响外观功能。
一、疤痕形态特征
1.增生性疤痕表现:受伤后形成的疤痕超出原损伤范围,呈隆起状态,颜色多为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硬,常伴有瘙痒感,一般不会向周围正常皮肤过度侵袭,但持续增生可能影响外观及局部功能,常见于皮肤损伤较深的情况,如较严重的切割伤、烧烫伤等愈合后。
2.疤痕疙瘩表现:此类疤痕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会超出原始损伤边界,向周围正常皮肤蔓延,形态不规则,质地坚硬,颜色可为红、暗红或接近肤色,可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且难以自行消退,多在皮肤轻微创伤后(如蚊虫叮咬、接种疫苗等微小损伤)就可能出现异常增生。
二、好发部位特点
1.特定身体部位倾向:胸骨前、肩背部、耳垂等部位是疤痕体质者较常见的好发区域。在胸骨前,受伤后易形成明显的疤痕增生;肩背部受伤后也常出现超出原损伤范围的异常疤痕;耳垂部位即使是微小的穿刺等损伤,也可能引发疤痕疙瘩样改变。不同性别在好发部位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个体皮肤特性差异可能导致具体表现略有不同,比如部分女性可能在胸部等部位因皮肤张力等因素出现类似异常疤痕表现。
2.年龄相关表现差异:儿童时期疤痕体质者的疤痕增生可能更为活跃,因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又易出现过度修复情况,受伤后疤痕增生速度可能较快;成年人疤痕体质者的疤痕一旦形成,也会持续处于增生或侵袭性生长状态,但相对儿童可能增生速度相对平稳一些,但仍会影响外观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