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治疗包含一般治疗中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监测生命体征与颅内压,药物治疗用脱水剂时低龄儿童需谨慎评估肾功能,手术治疗有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严重脑水肿药物无效者需考量相关因素及脑室穿刺引流术针对脑室扩大者且儿童操作要精细。
一、一般治疗
1.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若出现呼吸不畅,可根据情况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操作,因为呼吸道不通畅会引发缺氧,进而加重脑水肿。需持续监测呼吸状态,保障气体交换正常。
2.水电解质平衡维持: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合理补充液体与电解质,密切监测血钠(正常范围135~145mmol/L)、血钾等指标,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因其会影响颅内环境稳定,不利于脑水肿控制,需根据监测结果精准调整补液方案。
3.生命体征与颅内压监测:持续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及颅内压(正常范围70~200mmHO)等指标,借此及时察觉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措施。
二、药物治疗
常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其通过提升血浆渗透压,促使脑组织内水分向血浆转移,以此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低龄儿童使用甘露醇时需谨慎,因其肾功能等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需评估肾功能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防止出现药物代谢相关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1.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严重脑水肿致颅内压急剧升高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扩大颅腔容积来降低颅内压。手术选择需综合考量患者病史(如颅脑外伤病史等)、年龄等因素,儿童患者因颅骨未完全发育,需充分评估对颅骨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2.脑室穿刺引流术:针对存在脑室扩大等情况的脑水肿患者,可通过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儿童进行该操作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操作要精细,避免损伤儿童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