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皮肤病由细菌或真菌感染皮肤引发分细菌性与真菌性,细菌性多表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真菌性常现红斑丘疹等,真菌性皮肤病靠真菌镜检培养明确,细菌性靠细菌培养药敏,细菌性用相应抗生素治疗,真菌性用抗真菌药,预防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儿童用温和药、孕妇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加强保湿控基础病。
一、定义与分类
细菌真菌皮肤病是由细菌或真菌感染皮肤引发的疾病。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皮肤病(如脓疱疮、丹毒等)与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体癣、头癣等)。
二、常见临床表现
细菌性皮肤病:多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疼痛、脓疱、渗出等,严重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如脓疱疮可见散在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蜜黄色结痂。
真菌性皮肤病:常出现皮肤红斑、丘疹、鳞屑、瘙痒,病变边界清晰,如足癣可致足部水疱、糜烂、脱屑,体癣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边缘鳞屑。
三、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真菌性皮肤病可通过真菌镜检(直接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明确菌种;细菌性皮肤病可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致病菌及敏感药物。
四、治疗原则
细菌性皮肤病:根据病原菌选用相应抗生素,如脓疱疮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
真菌性皮肤病: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咪康唑、酮康唑等,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
五、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鞋袜等物品;注意公共场所卫生,减少接触传染源。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患细菌真菌皮肤病时需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搔抓致皮肤破损加重感染,同时注意衣物被褥清洁消毒。
孕妇:孕期患皮肤病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易患皮肤感染,需加强皮肤保湿,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皮肤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