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分ⅠⅡⅢ型Ⅰ型易致瘫经粪口及密切接触传播有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等临床表现预防主要靠接种疫苗、隔离消毒儿童是高发人群需按免疫程序接种成人要注意个人卫生特殊人群需加强防护。
一、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临床多表现为儿童发病,可导致肌肉弛缓性瘫痪等症状。
二、病因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较易引发瘫痪情况。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实现次要传播。
三、临床表现
1.隐性感染: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体内可产生抗体。
2.顿挫型: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经数日可自行缓解。
3.无瘫痪型:在顿挫型表现基础上,出现脑膜刺激征等,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一般3-5天可恢复。
4.瘫痪型:最为严重,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发病较为常见,还可能累及呼吸肌等,导致呼吸障碍等严重后果。
四、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手等,健康人接触后经口感染;另外,密切接触也可作为次要传播方式。
五、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的关键,包括灭活疫苗(IPV)和减毒活疫苗(OPV),通过主动免疫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以抵御病毒感染。
2.隔离与消毒:对脊髓灰质炎患者需进行隔离,其污染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处理,以切断传播途径。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人群,需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成年人虽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对于有免疫缺陷等特殊病史的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如避免前往病毒传播风险高的场所等,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临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