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发生后需立即脱离寒冷环境转移至温暖处保持局部温暖干燥,轻度冻疮可将受冻部位用38至42℃温水复温,复温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未破溃可外用促进血液循环药物,已破溃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且药物使用需遵医嘱,儿童用药需谨慎,病史较长或反复发作的冻疮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儿童可选择适度户外活动及简单运动增强体质。
一、非药物干预
1.保暖防护:冻疮发生后需立即脱离寒冷环境,迅速转移至温暖处,保持局部温暖干燥,避免再次受冻。对于儿童,应选择合适的保暖衣物,如加绒手套、厚袜子等,防止手脚等易冻部位再次受冷刺激,加重冻伤情况;老年人因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需注重全身及局部的保暖,可通过增添衣物、使用暖水袋等方式维持身体温度。
2.复温处理:轻度冻疮可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温水中复温,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复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温及受冻部位反应,避免水温过高造成烫伤。儿童皮肤更为娇嫩,复温时需家长格外留意水温及复温时长,防止因操作不当损伤皮肤。
3.保持局部清洁:受冻部位复温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搔抓,以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儿童活泼好动,需注意引导其避免搔抓受冻部位,防止皮肤损伤后感染病菌。
二、药物治疗
若局部未破溃,可外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维生素E软膏等;若已破溃,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安全、温和的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且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不可自行随意用药。对于病史较长或反复发作的冻疮患者,除上述处理外,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不同年龄人群锻炼方式有别,儿童可选择适度的户外活动及简单运动,如慢跑、跳绳等,以增强体质,但运动强度需适中,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