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其形成与阴道内环境改变(激素水平影响、阴道pH值变化)、外部感染途径(性生活传播、接触感染物品)、自身免疫力因素(免疫力低下)相关。
阴道内环境改变
激素水平影响: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较大。例如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念珠菌的繁殖,增加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对于育龄女性,月经前后雌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导致阴道内环境改变,使念珠菌容易滋生。
阴道pH值变化:正常阴道内pH值维持在3.8~4.4之间,呈弱酸性,这种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长。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pH值升高,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比如一些女性因感冒等疾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容易出现霉菌性阴道炎症状。
外部感染途径
性生活传播:男性携带念珠菌时,在性生活过程中可将其传染给女性,导致女性患上霉菌性阴道炎。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不卫生的女性,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接触感染物品:接触被念珠菌污染的公共用具,如公共浴池的坐便器、浴盆、毛巾等,都可能间接感染霉菌性阴道炎。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更容易通过接触感染物品而发病。对于糖尿病女性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公共用具,降低感染风险。
自身免疫力因素
免疫力低下: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念珠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例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念珠菌等机会致病菌容易大量繁殖,导致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防护,预防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