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由免疫复合物介导小血管炎所致诱因有感染、食物过敏原等患者有皮肤紫癜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儿童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诊断需询问相关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监测水电解质等老年考量基础病和防跌倒妊娠期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由免疫复合物介导小血管炎所致,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引发血管炎症。胃肠道受累时,肠黏膜小血管炎症致黏膜水肿、渗出,从而引发腹泻,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原(如鱼虾、蛋类)等为常见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除皮肤紫癜外,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腹泻为常见表现之一,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常伴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程度不一。儿童患者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腹泻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三、诊断评估要点
1.病史采集:询问近期感染史、过敏原接触史及腹泻发作情况。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皮肤紫癜,观察腹部体征(如有无压痛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现嗜酸性粒细胞等变化,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等,必要时行过敏原检测、凝血功能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调整饮食,腹泻严重时适当限制饮食摄入,确保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血管炎症改善腹泻症状,若有感染依据可选用抗感染药物,需兼顾药物对胃肠道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腹泻易致脱水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及耐受性,优先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方案。
2.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用药需考量药物相互作用及对基础疾病影响,腹泻时防跌倒,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妊娠期患者:需权衡治疗药物对胎儿影响,优先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措施,密切观察母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