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皮肤真菌感染标本多取自皮损处鳞屑痂皮等采集需无菌操作且轻柔,检查方法有直接镜检看菌丝孢子初步筛查及真菌培养定菌种,结果镜检见菌丝孢子提示感染培养出菌种可明确种类,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按真菌种类选合适的,护理需给宝宝穿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定期更换贴身物品保持环境清洁,婴儿皮肤屏障弱护理动作轻柔,有过敏史用药需谨慎并个性化护理。
一、标本采集
宝宝皮肤真菌感染化验时,标本多取自皮损处的鳞屑、痂皮等。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杂菌污染标本,操作应轻柔,尤其针对婴儿娇嫩皮肤,防止造成额外损伤。
二、检查方法
1.直接镜检:将采集的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后加盖玻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提示存在皮肤真菌感染,此为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能快速初步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2.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可确定真菌的具体种类,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能更精准明确致病真菌类型。
三、结果解读
若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即可提示皮肤有真菌感染;真菌培养出特定真菌菌种,则可明确具体致病真菌种类。
四、治疗原则
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宝宝搔抓患处,防止感染扩散。药物治疗需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方案。
五、护理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给宝宝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定期为宝宝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爽。
2.环境管理:定期更换宝宝的床单、被褥等贴身物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宝宝接触可能的传染源,如宠物等。
3.特殊人群考虑: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护理时动作务必轻柔;若宝宝有过敏史,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过敏的抗真菌方案,充分考虑宝宝个体差异及病史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