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发生在女性月经期或排卵期积液量少无明显不适可自行吸收,病理性包括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盆腔腹膜结核、盆腔肿瘤,育龄女性需尤其警惕异位妊娠导致的病理性盆腔积液,老年女性要关注盆腔肿瘤等引发的积液,发现后应结合具体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
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发生在女性月经期或排卵期。月经期时,部分经血可逆流至盆腔,从而形成少量积液;排卵期时,卵泡破裂后卵泡液排出,也会积聚在盆腔,一般积液量较少,通常不超过10~15毫米,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可自行吸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
(一)盆腔炎性疾病
女性盆腔内器官发生炎症时,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增多,进而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多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
(二)异位妊娠
当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时,胚胎组织会导致腹腔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多有停经史,随后出现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三)盆腔腹膜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盆腔腹膜引起,结核杆菌可导致腹膜产生渗出液,从而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多见于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
(四)盆腔肿瘤
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盆腔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可引起渗出或侵犯周围组织导致液体积聚,也可引发盆腔积液。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胀、消瘦等相应肿瘤相关表现。
不同人群中盆腔积液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异,育龄女性需尤其警惕异位妊娠导致的病理性盆腔积液;老年女性则要关注盆腔肿瘤等情况引发的积液。若发现盆腔积液,应结合具体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如超声、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等)进一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