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由腺体间质血管组成的赘生物,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临床表现有别,B超是初步筛查手段,宫腔镜是诊断金标准,无症状小息肉可随访,有症状大息肉多需手术,经规范治疗预后一般但有复发可能,妊娠期、围绝经期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临床表现
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由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回声的赘生物。育龄期女性可能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月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表现;围绝经期女性则更易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不同年龄女性因生理特点差异,临床表现细节会有不同。
二、诊断方法
B超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息肉的位置、大小等,对子宫息肉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初步排查的常用方法。
宫腔镜检查:为诊断子宫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性质,区分是良性还是有恶变倾向等情况。
三、治疗方式
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息肉,可定期随访观察,了解息肉变化情况。
手术治疗: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通常需手术治疗,如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等,手术方式选择会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例如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多倾向保留子宫功能的手术方式。
四、预后
经规范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但存在复发可能,患者需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复发风险有差异,年轻且有生育相关因素影响的患者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发现子宫息肉时需评估具体情况,若出现相关症状可能需在合适孕周进行处理,要兼顾妊娠安全与息肉相关问题的解决。
围绝经期女性:若息肉伴有异常出血等情况,需警惕恶变可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控制,确保治疗安全,需综合考量基础疾病对息肉治疗及身体整体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