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依严重程度分类,依据青少年发病且皮损分布于颜面胸背部呈多形性可诊断需鉴酒渣鼻等病,治疗遵个体化原则依分级选相应药物手段,非药物干预贯穿始终,轻度以局部外用维A酸类为主,中度可联合外用及口服抗生素,重度可能需系统用异维A酸等并配合物理治疗,儿童需谨慎选药用温和清洁及安全外用药,孕妇优先选相对安全外用方法,老年人治疗需考虑皮肤状态和基础疾病及关注皮肤反应全身情况。
一、痤疮分类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Ⅰ级(轻度):散在分布炎性和非炎性皮损;Ⅱ级(中度):炎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Ⅲ级(中度):深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局限于面部;Ⅳ级(重度):出现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
二、诊断标准
依据青少年发病,皮损分布于颜面、胸背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即可诊断,需与酒渣鼻、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等疾病鉴别。
三、治疗原则
遵循个体化原则,依痤疮严重程度分级选择相应治疗药物及手段,优先非药物干预,一般治疗贯穿始终,包括指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高糖、高油饮食,规律作息等。
四、不同类型痤疮处理
轻度痤疮:以局部外用药物为主,如维A酸类药物,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
中度痤疮:可联合外用药物及口服抗生素等,外用药物继续选择维A酸类等,口服抗生素用于炎性丘疹、脓疱较多的情况。
重度痤疮:可能需系统用异维A酸等药物,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光动力疗法适用于重度痤疮且其他治疗无效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痤疮:需谨慎选择治疗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优先采用温和的局部清洁及外用安全药物改善症状。
孕妇痤疮:治疗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外用方法,如温和洁面及外用抗氧化剂等,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系统药物。
老年人痤疮:可能与内分泌变化等有关,治疗时需考虑其皮肤状态和基础疾病,选择对皮肤刺激小且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皮肤反应及全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