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分为无症状型约九成感染者无症状、顿挫型有非特异性症状1-3天缓解、无瘫痪型有脑膜刺激征等异常、瘫痪型分脊髓型等多种类型及各型表现,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现严重表现需特殊护理,孕妇感染影响自身及胎儿需加强孕期监测,老年人恢复弱易并发症需加强支持性护理。
一、无症状型
约90%以上的脊髓灰质炎感染者为无症状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能通过粪便中分离出病毒,此型无特殊症状表现。
二、顿挫型
病毒侵袭非神经组织时可出现该型表现,具体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非特异性症状,一般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
三、无瘫痪型
病毒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但未致肌肉瘫痪时出现此型表现,除顿挫型的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外,还会有头痛、颈背四肢疼痛,颈部抵抗感,克氏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数轻度升高、蛋白轻度增加等异常。
四、瘫痪型
为最严重类型,因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等导致肌肉瘫痪,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一)脊髓型
表现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下肢,也可累及上肢、颈背肌等,瘫痪部位的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脑干型
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肌麻痹等症状,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生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脑型
有惊厥、昏迷等表现,神经系统受累严重,预后相对较差。
(四)混合型
同时具备上述多种类型的表现,症状更为复杂严重。
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脊髓灰质炎后更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严重表现,需特别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肌肉进一步挛缩等,护理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损伤。
孕妇:感染脊髓灰质炎可能对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且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加强孕期监测,采取相应防护及医疗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染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肺部感染等,需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加强支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