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包括局部用唑类(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全身用氟康唑,孕妇优先局部用药,哺乳期局部更安全全身用药需暂停哺乳,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复发性需延长疗程或联合治疗并监测及增强免疫力。
一、局部用药
1.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克霉唑制剂,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局部使用能直接作用于阴道局部病变部位,抑制霉菌生长;咪康唑制剂同样属于唑类,能有效抑制真菌甾醇合成,从而达到抗真菌效果;制霉菌素制剂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漏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局部应用于阴道可针对性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二、全身用药
1.氟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或未婚女性等情况,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风险,如孕妇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用药,哺乳期女性使用时也需权衡利弊。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霉菌性阴道炎建议以局部用药为主,因为全身用药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局部用药可直接作用于阴道局部,减少药物全身吸收,降低对胎儿的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局部抗真菌药物。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用药需考虑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的风险,局部用药相对全身用药更安全,若需全身用药如氟康唑,应暂停哺乳,待停药后再恢复哺乳,以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此类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等),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及预防复发的重要基础。
4.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疗程或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