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肤损害分急性期红斑基础上有丘疹丘疱疹等、亚急性期红肿渗出减轻有小丘疹鳞屑结痂、慢性期有肥厚浸润苔藓样变,症状特点是瘙痒剧烈夜间明显且长期搔抓易继发感染,好发部位婴儿在头面部,儿童及成人常对称累及手足等部位,特殊人群好发部位不固定或有特定部位,病程呈反复发作慢性型易受环境饮食等因素诱发加重。
一、皮肤损害表现
1.急性期:皮肤出现红斑,红斑基础上密集分布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形成水疱,因瘙痒搔抓后易出现糜烂、渗出,渗出液干涸后会形成结痂。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急性期湿疹患者会出现红斑、丘疹、渗出等表现。
2.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情况逐渐减轻,皮肤主要表现为小丘疹、鳞屑以及结痂,炎症反应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但仍有一定不适。
3.慢性期:皮肤出现肥厚、浸润现象,表面变得粗糙,呈现苔藓样变,皮肤纹理加深,多因长期搔抓、摩擦等导致皮肤结构改变。
二、症状特点
瘙痒是湿疹最突出的症状,且瘙痒程度剧烈,夜间瘙痒感往往更为明显,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长期搔抓会进一步导致皮肤破损加重,增加继发细菌、真菌等感染的风险,有研究发现约30%的湿疹患者因搔抓继发感染。
三、好发部位
1.婴儿湿疹:多发生于头面部,如额头、脸颊、头皮等部位,可能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且头面部接触外界刺激较多有关。
2.儿童及成人湿疹:可累及手、足、小腿、肘窝、腘窝等部位,且常呈对称性分布,这是湿疹的一个典型分布特点,比如双侧肘部同时出现湿疹表现较为常见。
3.特殊人群:老年人湿疹好发部位相对不固定,但皮肤屏障功能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湿疹可能更易出现在下肢等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的部位。
四、病程特点
湿疹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病情时轻时重。环境因素如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饮食中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化学洗涤剂)以及精神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有数据表明约50%的湿疹患者病情会因环境变化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