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等功能障碍等引起的急性疾病分先兆、轻症、重症,先兆有乏力等,轻症伴体温升面色潮红等,重症含热射病等,预防要避高温通风补含电解质水分,出现要移阴凉处散热降温;暑湿感冒是夏季感暑湿之邪致的感冒多在高温多雨时发,表现有发热等,发病与腠理疏松等有关,预防需避暑祛湿清淡饮食,治疗可选用清暑祛湿解表药等特殊人群需关注及基础病者要防暑防诱发基础病发作。
一、夏天中暑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表现为高温环境下出现乏力、大汗、口渴等;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可出现高热(体温常>40℃)、昏迷等危及生命的表现。预防需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室内保持通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运动饮料等。出现中暑症状时,应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用湿毛巾擦拭降温等。
二、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是夏季因感受暑湿之邪所致的感冒,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时节。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身重痛、肢体倦怠、胸闷、脘痞、鼻塞流浊涕、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其发病与夏季人体腠理疏松,易为外邪侵袭且暑湿之邪易困阻脾胃有关。预防上需注意避暑祛湿,避免贪凉露宿,饮食宜清淡,可适当食用冬瓜、荷叶等健脾祛湿之物。治疗上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具有清暑祛湿解表作用的药物,同时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以促进代谢。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更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等,且应避免低龄儿童自行接触可能导致中暑或加重暑湿感冒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在夏季更要严格做好防暑降温,防止因中暑或暑湿感冒诱发基础病发作,一旦出现相关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