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如具抗炎止痒作用的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面积用需注意不良反应、儿童及薄嫩部位慎用)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薄嫩部位、可能有局部灼热感),非药物治疗有避免搔抓、用含特定成分保湿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及瘙痒时冷湿敷(注意时间),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药物遵儿科原则,孕妇用药需遵医嘱选安全药物,老年患者用温和药物并注意环境温湿度。
一、药物治疗
(一)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止痒作用,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痒疹症状,但需注意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儿童及皮肤薄嫩部位使用需谨慎。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例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痒疹,其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发挥作用,相对较少引起皮肤萎缩,但可能有局部灼热感等不良反应。
二、非药物治疗
(一)皮肤护理
1.避免搔抓:搔抓可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风险,应劝导患者尽量克制搔抓动作,可通过戴手套等方式减少无意识搔抓。
2.保湿护理: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如含有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有助于减轻痒疹相关皮肤干燥等不适,对于皮肤干燥型痒疹尤为重要。
3.物理缓解:瘙痒剧烈时可采用冷湿敷,利用低温暂时缓解瘙痒感,但需注意湿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冻伤皮肤。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加强保湿、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二)孕妇患者
孕妇使用药物需谨慎权衡利弊,外用药物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优先选择安全性已得到初步验证的药物,避免擅自使用未经充分安全性评估的药物,同时注重皮肤保湿等基础护理。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皮肤较敏感且常伴有皮肤干燥等问题,用药时需特别关注药物刺激性,可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加强皮肤保湿护理的同时,注意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减少因环境因素加重痒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