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作用致短暂脑功能障碍且无肉眼可见神经病理结构改变,临床表现有短暂意识丧失、逆行性遗忘及头痛头晕等局灶症状,诊断需明确外伤史、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排除颅内出血等器质性病变,评估包括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检查,处理以休息观察、非药物干预为主,儿童需严格限制活动监测,老年人要防迟发性颅内病变并定期复查,孕妇需关注母婴安全。
一、定义
轻度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作用后出现的短暂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结构改变,属轻度颅脑损伤范畴。
二、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多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分钟,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伤前近期事件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
2.局灶症状:常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畏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情绪不稳定。
三、诊断
1.外伤史:明确头部受外力撞击等受伤过程。
2.临床表现:依据典型的短暂意识丧失及相关神经症状。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无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器质性病变,排除严重颅脑损伤。
四、评估
1.神经功能评估: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肌力、反射等基本神经功能。
2.认知功能评估:可借助神经心理测试评估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需重点关注认知变化。
五、处理原则
1.休息与观察:受伤后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意识、头痛、呕吐等症状变化,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复诊。
2.非药物干预为主:以休息为核心,减少脑力和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发生轻度脑震荡后需严格限制活动,密切监测意识状态、有无呕吐等情况,因儿童恢复过程可能被忽视的症状变化需特别警惕,及时就医评估。
2.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轻度脑震荡后需更谨慎观察,因老年人可能存在迟发性颅内病变风险,需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关注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
3.孕妇:发生轻度脑震荡时需关注胎儿情况,及时进行相关产科及头颅检查评估,确保母婴安全,因孕期生理变化可能影响病情观察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