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形成因素包括飞沫传播(如人员密集通风不佳集体环境易聚集性传播)与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物品经手入口鼻),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感染,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因免疫力衰退等不同人群更易感,长期吸烟损伤呼吸道防御,不良卫生习惯增加感染几率,既往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因黏膜屏障破坏易再感染。
一、传播途径相关形成因素
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与密切接触传播形成感染。飞沫传播方面,当支原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支原体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支原体可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引发感染,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且通风不佳的集体环境中,易出现支原体感染的聚集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则是指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后,经手接触口鼻等黏膜部位,使支原体侵入人体,如共用毛巾、玩具等物品时可能造成传播。
二、人体自身因素相关形成情况
(一)免疫力状况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受支原体感染。例如长期劳累、营养不良的人群,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难以有效抵御支原体的侵袭;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影响免疫细胞功能,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此类人群更易被支原体感染。
(二)不同人群差异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感染支原体,尤其学龄期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易发生支原体感染;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等防御机制较薄弱,也是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衰退,呼吸道等部位的防御功能降低,因而较易遭受支原体的侵袭。
三、生活方式相关影响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呼吸道对支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不良卫生习惯,如不勤洗手,会增加经手接触感染支原体的几率,因为手部接触到被支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鼻等部位就可能导致感染发生。
四、病史相关因素
既往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呼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可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再次接触支原体时,呼吸道黏膜无法有效阻挡支原体的侵入,从而更易引发支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