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最多见的是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瘤约占半数以上,可发生于脑干不同部位,儿童中相对多见,有多种临床表现;极性成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快,有独特病理表现和严重临床表现;对脑干肿瘤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儿童和成人治疗方案不同,均需遵循循证医学选合适策略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约占脑干胶质瘤的半数以上。它可发生于脑干的不同部位,肿瘤细胞呈星形,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会沿着神经纤维束浸润性生长,侵犯脑干的多个区域。在儿童中相对多见,儿童脑干星形细胞瘤好发于桥脑,肿瘤生长方式多样,部分可呈囊性变。从影像学角度看,常表现为脑干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粗,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等特征。其发生与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细胞增殖调控等机制相对不完善可能有关,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颅神经麻痹、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多种临床表现,不同部位的星形细胞瘤会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肿瘤位于桥脑可能影响眼球运动神经等,进而出现复视等表现。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也是脑干胶质瘤的常见类型之一,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它的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的极性特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侵袭性较强,容易侵犯周围脑组织。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其独特的表现,与星形细胞瘤等在细胞形态、排列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临床表现上,患者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可能会较早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严重的肢体瘫痪、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等,这与肿瘤的快速生长、对脑干组织的广泛侵犯有关。
对于脑干肿瘤患者,无论哪种类型,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全面考虑,一方面要考虑肿瘤的控制,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保护患儿的神经功能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成人患者也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和分期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都需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依据来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