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监测中风患者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变化,卧床者定时翻身并保持肢体功能位,据吞咽功能调整饮食,病情稳定后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护理动作轻柔且调整康复强度,儿童患者遵儿科原则、关注心理并保证营养。
一、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中风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同时留意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如嗜睡、昏迷等情况的出现及进展,以便第一时间掌握病情动态。
二、体位护理
卧床患者需定时(约每2小时)协助翻身,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发压疮。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如上肢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背伸,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轻度屈曲等,可借助枕头等工具维持正确体位,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三、饮食护理
根据吞咽功能调整饮食。吞咽困难者给予软食、半流食或糊状食物,进食时速度宜慢,防止呛咳。保证饮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维持机体营养需求,避免高盐、高脂食物摄入,降低再次中风风险;吞咽正常者同样需保持饮食均衡。
四、康复护理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专业人员或家属协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同时开展语言、认知等功能训练,依据患者具体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助力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五、并发症预防
1.压疮预防:除定时翻身外,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情况,需及时处理。
2.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咳痰无力者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抗凝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预防,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等深静脉血栓迹象。
六、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护理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加重身体损伤,康复训练依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强度。
2.儿童患者: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康复训练采用温和方式,饮食保证满足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密切关注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安抚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