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因素包含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致中老年人易患,血液成分改变中凝血功能异常、疾病致高凝,血流动力学中长期卧床或心功能减退致血流缓慢,生活方式里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及基础病史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互作用增加风险。
一、血管壁病变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血栓最常见的血管壁病变原因。血脂异常时,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脂质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血流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成分易于聚集,进而促进血栓形成。此外,血管炎等疾病也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中老年人因血管弹性逐渐下降、代谢功能减退,更易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壁病变影响,增加脑血栓形成风险。
二、血液成分改变因素
(一)凝血功能异常
遗传性易栓症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因子等的异常,如抗凝血酶缺乏等,会使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另外,某些疾病状态下,如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的凝血机制可能被激活,也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脑血栓形成几率。
三、血流动力学因素
(一)血流缓慢
长期卧床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有形成分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逐渐形成血栓。此外,老年人因心功能减退等原因,也可能出现血流相对缓慢的情况,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四、综合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影响
(一)生活方式
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缺乏运动使机体代谢减缓,脂肪等易在体内堆积,促进血管病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正常功能,进而增加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男性相对而言可能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发生率较高,受其影响脑血栓形成风险也有所升高。
(二)基础病史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高血压会持续冲击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更易发生病变和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同时高血糖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因,这些基础病史相互作用,显著增加了脑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