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具较强传染性可致人群局部或大规模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形态多样基因易变异,传播途径包括患者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传播及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再接触黏膜的接触传播,症状为突发高热伴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重者有肺炎等并发症表现,高危人群有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发展为重症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重症风险高的老年人、孕期感染可能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的孕妇、患慢性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可能加重的患者且各有相应注意事项,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来进行。
一、定义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引发局部或大规模流行。
二、病原体特征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形态多样,呈球形或丝状,其基因易发生变异,这也是甲型流感易出现不同流行形式的重要原因。
三、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
2.接触传播:接触被甲型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等黏膜部位,也可能引发感染。
四、症状表现
患者通常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及以上,同时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明显全身症状,还可能出现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肺炎等并发症相关表现。
五、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甲型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症,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保持室内通风等。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暖等。
孕妇:孕期女性感染甲型流感可能对自身及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疗建议。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甲型流感后病情可能加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密切监测流感相关症状。
六、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常见的有核酸检测,可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甲型流感病毒的核酸;抗原检测也是常用方法,能快速初步判断是否感染甲型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