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HSV经鼻黏膜等侵入人体后潜伏神经节,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活化致脑膜及脑实质炎症,患者有发热头痛呕吐等表现,脑脊液检查等可诊断,主要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需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孕妇权衡药物风险、老年需监测肝肾功能等。
一、定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感染性疾病,HSV分为1型和2型,其中HSV-1更为常见,主要经鼻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后沿神经轴突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二、病因
HSV经鼻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后,可潜伏于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活化并沿神经轴突逆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及脑实质炎症。
三、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部分伴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约1/3患者有口唇或生殖器疱疹病史,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肢体瘫痪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个体免疫状态等存在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表现,老年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四、诊断
1.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轻度升高、糖含量正常,通过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HSVDNA阳性可确诊。2.脑电图:可见颞叶、额叶区异常放电,提示可能存在相应脑区病变。3.头颅MRI:可见颞叶、海马等部位异常信号,有助于定位病变区域。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等,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发挥作用。治疗需早期、足量应用,以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脑损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在可能情况下的应用,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药物剂型。2.孕妇患者:抗病毒药物对胎儿可能存在潜在影响,需权衡病情与药物风险,在充分评估后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胎儿状况。3.老年患者:因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肝肾功能下降,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监测肝肾功能指标,根据指标调整用药相关事宜,关注药物代谢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