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口腔体温36.3℃~37.2℃、腋下36℃~37℃、直肠36.5℃~37.7℃35.8℃属体温偏低其成因有长时间处寒冷环境、体质弱如老人儿童及节食营养不良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及关注其他不适症状、儿童要合理保暖观察精神饮食等、其他体质弱或有基础病者要结合自身健康判断怀疑疾病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一、正常体温范围界定
人体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口腔体温正常范围为36.3℃~37.2℃;腋下体温正常范围是36℃~37℃;直肠体温正常范围为36.5℃~37.7℃。由此可见,体温35.8℃低于正常体温区间,不属于低烧范畴,而是体温偏低。
二、体温偏低的可能成因
(一)环境因素影响
若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增加,可能导致体温下降至35.8℃,例如在低温户外暴露时间过长未采取保暖措施。
(二)体质相关因素
部分体质较弱者,尤其是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较易出现体温偏低情况;此外,长时间节食、营养不良者也可能因机体能量不足,出现体温偏低现象。
(三)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状态下也可能引发体温偏低,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率降低,可导致体温偏低;严重感染、休克等危重病症也可能干扰体温调节机制,使体温下降至35.8℃。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体温偏低时需格外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同时需密切关注是否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等,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二)儿童
儿童体温偏低时,要注意合理保暖,可通过增添被褥等方式提升局部温度,但需避免过热导致不适,同时需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若体温持续偏低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哭闹不止、反应迟钝等,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三)其他人群
对于体质较弱或有基础疾病者,出现体温35.8℃时,除采取保暖措施外,还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综合判断,若怀疑与疾病相关,需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体温偏低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