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真菌感染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发,有甲板浑浊等临床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真菌镜检、真菌培养诊断,治疗分外用和系统药物,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用药需谨慎评估、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预防要注重个人卫生、不共用物品、及时治疗手足癣、减少接触潮湿场所。
一、定义与病因
指甲真菌感染又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发的病变。其主要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酵母菌(如白念珠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传播途径多为直接接触患者、患癣动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
二、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甲板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变色(可呈白色、黄色、灰色等)、甲板与甲床分离等,不同致病真菌引起的甲真菌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局部瘙痒、疼痛等不适。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依据甲板外观的异常表现初步怀疑甲真菌病。2.真菌镜检:取病甲碎屑进行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可辅助诊断。3.真菌培养:通过培养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1.外用药物:可选用阿莫罗芬搽剂等,需坚持规范用药,确保药物能作用于病甲部位。2.系统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例如肝功能异常者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需谨慎评估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指甲清洁干燥,避免自行盲目使用抗真菌药物,因其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影响健康。
孕妇: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权衡风险与效益,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例如与其他治疗慢性病药物同用可能产生的影响,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情况。
六、预防措施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足部干燥,勤换鞋袜。
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指甲刀等物品。
若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需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蔓延至指甲引发甲真菌病。
减少接触可能被真菌污染的环境,如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湿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