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血尿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引发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肾小球炎症损伤出现以血尿为主的状况,患者有典型皮肤紫癜及镜下或肉眼血尿等肾脏受累表现,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及肾活检诊断,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等一般治疗和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多数预后较好但部分可迁延,儿童需关注生长影响并遵方案护理复查,成年需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监测。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血尿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出现的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状况,其发病机制为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炎症损伤,进而出现血尿等肾脏受累表现。
二、临床表现
患者除具过敏性紫癜典型皮肤紫癜外,可现镜下或肉眼血尿,血尿颜色依出血量不同呈淡红色、洗肉水样等,同时可能伴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肾脏受累相关表现,儿童患者需关注肾脏损伤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诊断方法
1.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增多,尿红细胞形态多为肾小球源性(变形红细胞为主)。
2.肾功能检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多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时可现肌酐升高等。
3.肾活检:病情不典型或需明确病理类型时可进行,以明确肾小球病变情况,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
四、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过敏原接触,若明确对某食物或药物过敏,应严格规避。
2.药物治疗:依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通过抗炎等作用减轻肾小球炎症,控制血尿等症状,儿童患者用药物时需考量年龄因素及药物不良反应,优先非药物干预能缓解病情的情况。
五、预后情况
多数过敏性紫癜血尿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肾脏病变可逐渐恢复,血尿等症状消失,但部分患者可能病情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需长期随访监测病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关注肾脏损伤对生长的影响,严格遵循治疗方案,保证充足休息,饮食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可能过敏食物,家长加强护理,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2.成年患者:需注重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定期监测尿液及肾功能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