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非药物干预包括维持适宜空气湿度、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对痰液多者采取体位引流辅助排痰;药物对症治疗可使用右美沙芬等止咳药(儿童慎用)、氨溴索等祛痰药(注意胃肠道反应等,老年人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儿童止咳优先非药物干预且忌随意用成人药需遵医嘱,老年人止咳要考虑基础病、重视非药物干预并密切关注用药反应。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维持适宜空气湿度: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可通过加湿器等设备调节。适宜湿度环境能减轻气道黏膜因干燥产生的刺激,相关研究表明,合适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刺激引发的咳嗽症状。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湿度适宜环境中,咳嗽频率可能降低。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摄入充足水分,成人一般需1500~2000毫升。充足水分可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从而减轻因痰液刺激气道导致的咳嗽。儿童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水分摄入以促进痰液稀释。
3.体位引流辅助排痰: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采取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如肺部病变部位处于上方时,采取相应卧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借助重力作用促进痰液引流,减少痰液对气道的刺激以减轻咳嗽。儿童进行体位引流时需动作轻柔,避免引起不适。
二、药物对症治疗
可使用对症止咳药物缓解症状,如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适用于无痰干咳情况,但儿童需谨慎使用,避免抑制呼吸中枢等不良反应;伴有咳痰的患者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间接减轻咳嗽。使用祛痰药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等,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因其常伴有基础疾病,药物代谢及耐受性与常人不同。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支气管炎止咳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适当空气加湿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镇咳药物,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部分镇咳药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如抑制呼吸中枢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
2.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止咳时需考虑其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使用药物时应谨慎。非药物干预同样重要,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冷空气刺激等。同时要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下降,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