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药物治疗分控制性药物(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核心,白三烯调节剂用于轻中度长期控制)和缓解性药物(速效β受体激动剂缓解急性发作,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辅助扩张气道);非药物治疗包括识别规避触发因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等环境控制及缓解期适度有氧运动的康复锻炼;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吸入药物并协助识别先兆等,孕妇权衡药物对母婴影响选影响小的药物,老年关注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药物治疗
1.控制性药物:用于长期维持气道炎症控制,减少哮喘发作频率与严重程度。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核心药物,如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发挥作用;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可调节白三烯介质,抑制气道炎症与痉挛,适用于轻中度哮喘长期控制。
2.缓解性药物:用于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速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能迅速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辅助缓解喘息,适用于急性发作时扩张气道。
二、非药物治疗
1.避免触发因素:识别并规避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刺激性气体、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有明确过敏原者需严格脱离相关环境。
2.环境控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以减少尘螨滋生;维持室内湿度40%~60%,可借助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3.康复锻炼:缓解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环境中剧烈运动,运动前可适当热身并准备缓解药物,预防运动诱发哮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优先选择吸入性药物,减少口服药物使用,家长需协助识别哮喘发作先兆,指导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定期随访评估病情,避免不当用药或接触触发因素影响生长发育。
2.孕妇患者:治疗需权衡药物对母婴影响,优先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规律控制病情,同时避免接触触发因素,保持良好心态,定期产检监测胎儿状况。
3.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对其他疾病影响小的药物,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规律用药、避免触发因素及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提升生活质量与病情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