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湿疹是肛门周围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多形性皮损及剧烈瘙痒易反复,内在因素有过敏体质、系统性疾病,外在因素包括局部潮湿、摩擦、感染、外界刺激等,依据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肛周湿疹是一种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肛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肥厚、皲裂及剧烈瘙痒等多形性皮损,病情易反复。
二、病因
1.内在因素:
过敏体质者易发生,如对食物(鱼虾、蛋类等)、药物等过敏;
患有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胃肠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可诱发或加重肛周湿疹。
2.外在因素:
局部潮湿,如出汗多、不注意肛周清洁等;
摩擦,长期穿紧身衣物、久坐等导致肛周皮肤反复摩擦;
感染因素,如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引发或加重肛周湿疹;
外界刺激,如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清洁剂等。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肛周剧烈瘙痒,夜间或安静时瘙痒加重,患者常因搔抓而致皮肤破损。
2.体征:肛周皮肤可见红斑、丘疹、水疱,急性期可有渗出,慢性期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皲裂等。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过敏史、局部刺激史等)、典型临床表现(肛周多形性皮损伴剧烈瘙痒)进行诊断,必要时需排除其他肛周皮肤病(如肛周银屑病、肛周扁平苔藓等)。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质。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乳膏(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短时间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肛周湿疹需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日常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爽,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因瘙痒而过度搔抓。
2.孕妇:孕妇患肛周湿疹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影响胎儿。
3.老年人:老年人肛周皮肤多干燥,治疗时除关注瘙痒等症状外,需注意皮肤保湿,可适当使用保湿剂辅助治疗,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系统性疾病影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