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烧
发烧是机体在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由感染性(病原体入侵引发免疫反应)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中暑等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因素致,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波动大高热易惊厥优先物理降温超38.5℃精神不佳就医,老年人症状不典型需及时就医,孕妇发烧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有基础病史人群发烧易致病情加重需积极就医监测。
一、发烧的定义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左右,因测量方法不同略有差异,如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直肠温度稍高,为36.5℃~37.7℃,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36℃~37℃。
二、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体温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机体产热与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受病原体入侵等致热因素影响时,体内免疫细胞会产生致热原,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发体温升高。
三、常见原因
1.感染性因素: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所致,如感冒、肺炎、尿路感染等,病原体入侵机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烧。
2.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组织损伤(如大手术后)、中暑等情况,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从而引起发烧。
四、不同人群的发烧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时体温波动较大,且高热易引发惊厥。建议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松解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密切监测体温,若体温超38.5℃且精神状态不佳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发烧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身体机能下降,发烧时需谨慎处理,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捂汗,应及时就医明确诱因,因老年人发烧可能提示严重疾病。
3.孕妇:发烧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降温及检查,以明确诱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烧易致病情加重或复杂化,需积极就医,密切监测体温及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变化,遵循医生治疗建议控制发烧与管理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