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性荨麻疹由运动、受热等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致乙酰胆碱作用肥大细胞引发,发病机制是相关情况致乙酰胆碱释作用于肥大细胞M胆碱能受体使释介质致症状,临床表现有皮疹特点与自觉症状,诊断依病史结合检查,治疗分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女性、老年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胆碱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由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因素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引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当人体出现运动、受热、精神紧张等情况时,体内乙酰胆碱释放,其作用于皮肤中肥大细胞的M胆碱能受体,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进而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1.皮疹特点:受刺激后数分钟内出现直径1-3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风团互不融合。
2.自觉症状:自觉剧痒,部分患者可能仅有剧痒而无明显皮疹,一般30-60分钟内风团可消退,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头痛、流涎、出汗、胃肠不适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患者在运动、受热等特定诱因后出现相应的风团、瘙痒等症状,同时结合皮肤点刺试验等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避免诱因:尽量减少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处于过热环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进食热饮及酒精饮料等,以降低乙酰胆碱释放引发症状的风险。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遵循合理用药规范,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抗组胺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其日常活动及环境因素,避免因误判诱因导致病情反复,例如儿童在剧烈玩耍后易出汗受热,应及时调整其活动强度和环境温度,且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女性患者: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病情,需留意诱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如经期可能因身体状态改变而使胆碱性荨麻疹症状波动,孕期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应对方式。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需关注身体状况变化与诱因的关联,如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可能下降,受热后更易诱发症状,用药时要考虑年龄相关的药物代谢差异,优先选择对机体负担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