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治疗包含急性期血管再通措施,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者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大血管闭塞6小时内可考虑动脉取栓;一般支持治疗需控血压至收缩压180以下舒张压100以下、控血糖在7.8-10mmol/L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康复期病情稳定后开展肢体运动、语言、认知功能训练且需专业康复师指导长期坚持;预防复发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或抗凝药并控制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儿童罕见多先天血管异常选影响小治疗方式,女性治疗时考虑生理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权衡选药调方案。
一、急性期治疗
1.血管再通措施:符合静脉溶栓指征(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可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进行静脉溶栓,以溶解血栓恢复血管再通;对于大血管闭塞且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通过导管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
2.一般支持治疗:需控制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但要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7.8~10mmol/L;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
二、康复期治疗
发病后病情稳定即可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康复器械或主动/被动运动恢复肢体活动能力;语言功能训练,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词汇、语句等方面的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长期坚持。
三、预防复发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起到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新血栓的作用;对于合并房颤等情况的患者,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同时要控制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通过饮食调整(如减少高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食物摄入)及药物干预来降低相关指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患脑血栓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其可能同时服用多种基础疾病药物,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儿童患脑血栓极为罕见,多与先天血管异常等因素相关,治疗时优先选择对儿童机体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女性患者在治疗中要考虑生理期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用药时需权衡药物对生理期及病情的综合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