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是指甲下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袭所致,病因与足部多汗等相关,临床表现有指甲变色等,诊断靠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治疗分非药物(保持清洁干燥等)和药物(遵医嘱用抗真菌药),儿童优先非药物,老年人选安全药物并监测肝肾功能,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并关注病变与血糖波动。
一、定义与病因
指甲下真菌感染,医学称甲真菌病,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真菌侵袭指甲所致。其病因多与足部多汗、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指甲外伤、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相关,皮肤癣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如红色毛癣菌等易引发该病症。
二、临床表现
患者指甲可出现变色(如变白、变黄、变黑)、增厚、变形、易碎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甲周皮肤红肿、疼痛等炎症反应,严重时指甲与甲床分离。不同真菌引起的甲真菌病临床表现略有差异,皮肤癣菌感染常致指甲远端受损为主,酵母菌感染多累及甲廓部。
三、诊断方法
1.直接镜检:取病甲碎屑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初步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该病。2.真菌培养:将病甲碎屑接种于培养基,可明确致病真菌种类,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培养法阳性率相对更高。
四、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
保持指甲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浸泡于水或化学刺激物中,穿宽松透气鞋袜以减少足部多汗环境,避免指甲外伤,对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从生活方式上阻断真菌滋生条件。
(二)药物干预
常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但需遵医嘱。不同致病真菌选择相应抗真菌药,如皮肤癣菌感染可选用特比萘芬等药物,酵母菌感染可能需联合使用氟康唑等药物,用药过程需关注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及个体差异。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因其皮肤屏障及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真菌药物,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需密切关注指甲真菌感染情况,若需药物治疗应选择相对安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同时注意预防因指甲问题导致行走不便引发其他意外。3.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滋生,需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积极治疗指甲真菌感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指甲病变进展及血糖波动,因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加重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又可能影响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