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发且与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小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筛查可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进行,预防可通过接种适宜HPV疫苗及维持健康生活方式,治疗则依据分期等因素采用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个体化方案。
一、子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其中HPV16、18型等尤为常见。女性因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特点,相较男性更易暴露于HPV感染风险中,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16岁等生活方式因素会显著增加HPV感染几率,有HPV感染病史的人群属于子宫颈癌高危人群范畴。
二、子宫颈癌的筛查手段
1.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部位细胞进行涂片镜检,可发现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变化,适用于所有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筛查以早期察觉宫颈病变迹象,一般有性生活后21岁起可开始进行TCT筛查;
2.HPV检测: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单独HPV检测或与TCT联合检测能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的检出率,对于HPV持续感染的女性需加强后续监测随访。
三、子宫颈癌的预防举措
1.HPV疫苗接种: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等不同亚型疫苗,分别针对不同HPV亚型,女性可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等选择适宜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高危HPV感染风险,从而预防子宫颈癌发生,不同疫苗接种年龄范围有别,如二价疫苗适宜9-45岁女性接种;
2.健康生活方式维持:保持单一固定性伴侣、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等,有助于减少HPV感染机会,男性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能降低性传播HPV的可能性,进而间接降低女性感染风险。
四、子宫颈癌的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依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选择术式,如早期子宫颈癌可采用宫颈锥切术、子宫切除术等,手术需综合考量患者整体状况来制定个体化方案;
2.放射治疗:包含外照射与内照射,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放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对放疗的耐受性及可能出现的放射性炎症等不良反应;
3.化学治疗:常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适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依据肿瘤病理类型等确定,用药时需充分考虑患者身体机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