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温有个体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35-36℃属体温偏低,可能由测量方法不当、部位差异等测量因素及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成年人处低温环境等人群差异导致,发现后要排查测量因素改善,儿童需保暖并观察异常,老年人要保暖且不适时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一、正常体温范围界定及35-36℃的属性
正常人体温存在个体差异,且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而言,腋下体温正常范围为36-37℃,口腔温度正常约36.3-37.2℃,直肠温度稍高,正常范围约36.5-37.7℃。由此可见,35-36℃低于正常体温范围,不属于低烧范畴,属于体温偏低情况。
二、体温偏低的可能影响因素
(一)测量因素
1.测量方法不当:若腋下测量体温时未夹紧体温计,导致热量散失,会使测量结果偏低;口腔测量时若刚饮用过冷热饮品,也可能干扰体温测量值,造成测得体温处于35-36℃。
2.测量部位差异:不同测量部位正常体温范围不同,若错误选用测量部位或测量操作不符合该部位要求,也可能出现体温偏低的假象。
(二)人群差异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若儿童处于寒冷环境中未做好保暖,或因疾病导致机体产热减少等,都可能出现体温35-36℃的情况,需关注儿童保暖情况并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成年人:成年人若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体质较弱、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出现体温偏低现象,比如在寒冷冬季穿着过少且未采取有效保暖措施时,易出现体温偏低。
三、体温35-36℃时的应对及特殊人群提示
(一)一般应对
若发现体温处于35-36℃,首先要排查测量因素,重新规范测量体温。若是因测量方法不当导致,纠正测量方式后再次测量;若考虑是环境因素影响,可通过增添衣物、调整所处环境温度等方式改善。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体温偏低时需特别注意保暖,可适当增添衣物、使用暖水袋等保暖,但要避免烫伤儿童。同时密切观察儿童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若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导致体温偏低。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体温偏低时更要注意保暖,且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典型,若出现体温35-36℃并伴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