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传播主要有飞沫传播(患者等产生含病毒飞沫致易感人群吸入呼吸道黏膜定植感染,密闭空间人群密集通风不良时更常见)和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等及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经手接触黏膜感染,病毒在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增加间接传播可能),儿童需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勤洗手、流感高发季少去人员密集场所;老年人应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对常用物品消毒、外出戴口罩;慢性病患者除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还需遵循医生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增强自身抵抗力,必要时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预防。
一、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当易感人群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可在呼吸道黏膜定植并引发感染。例如,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密闭空间中,流感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周围人群吸入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飞沫传播是流感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为常见。
二、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健康人直接接触流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等,如与流感患者握手、拥抱等,病毒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手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经手接触眼、鼻、口等黏膜部位而导致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门把手等,健康人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若未及时清洁双手并触摸自身黏膜,病毒便有机会侵入人体引发感染。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在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增加了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更易通过飞沫和接触感染。家长应教育儿童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教导其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同时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流感后重症风险较高。此类人群应尽量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对常用物品进行消毒,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吸入风险。
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等)的人群感染流感后,病情加重的风险增加。这类人群除需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应遵循医生建议,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增强自身抵抗力,必要时可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