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药物治疗有局部用抗真菌药(如克霉唑制剂等,妊娠期局部用药更安全)和全身用抗真菌药(未婚等不宜局部用药者用,需考虑副作用);特殊人群中妊娠期女性优先局部温和用药、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婴幼儿要注意外阴清洁及遵医嘱用药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这是因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破坏其生长环境,减少不适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年轻女性性生活较活跃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更需注意个人卫生;老年女性因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应加强外阴清洁护理。
2.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必要时性伴侣同时进行治疗,防止夫妻间相互传染。
二、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抗真菌药物:可选用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局部放置。例如克霉唑制剂,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繁殖,缓解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其生理特殊性,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局部抗真菌药物。
2.全身用药:对于未婚女性及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口服药物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使用,尤其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基础病史情况,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在妊娠期较为常见,由于孕期生理变化,阴道局部环境改变易诱发霉菌感染。治疗时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局部温和的抗真菌药物,以降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复查。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易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这类患者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同时,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可减少阴道炎的复发几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3.婴幼儿:婴幼儿霉菌性阴道炎多与尿布更换不及时、粪便污染等有关。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柔软透气的尿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局部抗真菌药物,且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