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包含微生物学检查(痰液涂片镜检发现菌丝孢子需结合临床,真菌培养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分离菌种)、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敏感性低有浸润影等表现,CT更敏感能发现细微病变)、血清学检查(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辅助曲霉菌感染,1,3-β-D-葡聚糖试验多种真菌可升高需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检查(肺活检经病理染色明确真菌种类等是金标准之一),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人群诊断要考虑基础病史等相关因素。
一、微生物学检查
(一)痰液涂片镜检
采用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等方法对痰液标本进行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则提示可能存在肺部真菌感染,但痰液易受口咽部定植菌污染,结果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二)真菌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等进行真菌培养,可分离鉴定出具体的真菌种类,如分离出念珠菌、曲霉菌等,是明确病原菌的重要依据,但培养需时较长。
二、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可见肺部浸润影、结节状阴影、空洞形成等表现,但其敏感性相对较低,对于早期或不典型病变可能漏诊。
(二)胸部CT检查
相较于X线,CT检查更具敏感性,能发现肺部细微病变,如磨玻璃影、实变影、结节伴晕征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并评估病变范围。
三、血清学检查
(一)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曲霉菌感染,若标本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曲霉菌肺部感染,对侵袭性曲霉菌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二)1,3-β-D-葡聚糖试验
可检测多种真菌细胞壁的成分,如念珠菌、曲霉菌等感染时该指标可升高,但其特异性相对有限,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肺活检(如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开胸肺活检等)获取肺组织标本,经病理染色(如HE染色、银染等)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形态,可明确真菌种类及病理类型,是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之一,但属于有创检查,需权衡利弊后实施。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诊断时需考虑其基础病史及身体状况,例如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在采集标本及解读检查结果时需更谨慎;儿童患者则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无创或微创检查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同时,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人群,肺部真菌感染风险较高,诊断时应重点关注相关病史对检查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