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依据组织学分为单纯性增生(常见、腺体数量增多等、恶变风险低)、复杂性增生(腺体增生显著等、恶变风险高于单纯性)、不典型增生(腺上皮异型性、癌前病变、恶变潜能高),病因包括长期无排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肥胖(脂肪细胞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致雌激素水平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等),诊断通过子宫内膜活检,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制定,年轻有生育要求者用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无生育要求等情况可能手术,青春期需调整生活方式,围绝经期警惕恶变,肥胖患者要积极控制体重降低雌激素水平。
一、定义及组织学分类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子宫内膜腺体出现异常增生的妇科病症,依据组织学表现可分为三类:
单纯性增生:最为常见,显微镜下可见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多、腺腔囊性扩大,间质相对减少,恶变风险较低。
复杂性增生:腺体增生更显著,结构复杂,腺体拥挤,腺上皮细胞无异型性,但恶变风险高于单纯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腺上皮呈现异型性,属于癌前病变,恶变潜能较高。
二、病因
长期无排卵: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持续无排卵,卵巢持续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却无孕激素拮抗,易引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药物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刺激子宫内膜增生。
肥胖: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细胞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被发现。
四、诊断方法
通常通过子宫内膜活检明确诊断,即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此确定增生类型及有无不典型病变。
五、治疗原则
需综合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等因素制定方案:
年轻有生育要求者: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孕激素类药物,促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抑制腺体增生。
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可能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多与内分泌紊乱相关,需关注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围绝经期女性:需警惕恶变可能,应密切监测。
肥胖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积极控制体重,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减少对子宫内膜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