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和行为损害,病理有大脑皮质等部位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早期多近记忆障碍,进展期认知全面减退伴语言等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等,发病与年龄增长、遗传、缺乏教育吸烟酗酒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老年人需定期评估认知,有家族史人群要留意认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基础病人群需控制基础病降低发病风险。
一、定义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和行为损害。
二、病理特征
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皮质及海马等部位出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等,这些病理改变会逐渐破坏大脑正常的神经功能结构。
三、临床表现
早期:多表现为近记忆障碍,例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重复询问相同问题等,对近期事件的遗忘较为明显,而远期记忆相对保留较好。
病情进展期:认知功能全面减退,包括语言功能障碍(如找词困难、言语重复等)、视空间能力损害(如迷路、难以辨别物体位置等)、执行功能下降(如无法完成复杂的日常任务,像做饭、管理财务等);行为方面可出现性格改变(如变得淡漠、易怒等)、精神行为异常(如幻觉、妄想、游荡等)。
四、发病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上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进一步增加。
遗传因素:部分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若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亲属患病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生活方式因素:缺乏教育、吸烟、酗酒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也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这些因素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及神经代谢,进而增加患病几率。
五、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作为主要发病人群,需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关注自身记忆及认知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有家族病史人群:应密切留意自身认知功能状况,除关注年龄相关因素外,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降低潜在风险,如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
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人群:需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因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