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屑型真菌感染是皮肤癣菌等致病性真菌侵犯皮肤角质层致的感染性皮肤病好发足跖等部位以脱屑为特征,病原体主要是皮肤癣菌,通过直接间接接触传播且温暖潮湿环境利于其生长繁殖,皮肤表现为边界清楚脱屑伴轻痒好发足跖等,靠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真菌镜检、培养诊断,以抗真菌治疗为主,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传染源,儿童用温和抗真菌制剂孕妇遵医选药糖尿病者控血糖后规范治疗。
一、定义
鳞屑型真菌感染是由皮肤癣菌等致病性真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好发于足跖、足侧缘等部位,以皮肤出现鳞屑为主要特征表现。
二、病因
1.病原体:主要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引起,这些真菌具有嗜角质特性,易在皮肤表面定植繁殖。2.传播途径:多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共用鞋袜、毛巾等)或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温暖潮湿的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增加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患处皮肤可见边界清楚的脱屑,鳞屑可呈细小片状或较大片状,皮肤一般无明显红肿、渗液,但可能伴有轻度瘙痒感,病情进展时脱屑范围可能扩大。2.好发部位:常见于足跖、足侧缘,也可发生于手部、躯干等部位。
四、诊断
1.临床观察:依据典型的皮肤鳞屑表现及好发部位初步判断。2.实验室检查:通过真菌镜检(刮取皮屑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菌丝或孢子)或真菌培养(培养出致病真菌)明确病原体,以确诊鳞屑型真菌感染。
五、治疗原则
以抗真菌治疗为主,可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通过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发挥作用。
六、预防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鞋袜,保持足部及其他感染部位皮肤清洁,洗澡后及时擦干水分,尤其是皮肤褶皱处。2.避免接触传染源: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赤足行走,减少接触被污染的环境。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抗真菌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且有效的外用抗真菌制剂,日常注意保持儿童足部清洁干燥,减少感染风险。2.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若发生鳞屑型真菌感染,应咨询医生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真菌药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护理。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合并皮肤感染,此类人群需积极控制血糖,加强皮肤清洁护理,若发生鳞屑型真菌感染,应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规范抗真菌治疗,密切观察皮肤状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