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染甲型流感有全身起病急骤突发高热伴精神萎靡等、呼吸道常见咳嗽流涕等、其他有消化道症状等表现,治疗包括保证充足休息、维持室内舒适环境、鼓励多饮水的非药物干预及发病48小时内符合指征用抗流感药且优先非药物干预、发热按舒适度处理的药物治疗原则,需密切观察幼儿体温等情况,出现异常表现立即就医并调整护理。
一、幼儿感染甲型流感的症状
1.全身症状:幼儿感染甲型流感后多起病急骤,常突发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39~40℃及以上,同时伴有精神萎靡、乏力、寒战等表现,部分幼儿因高热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
2.呼吸道症状:常见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痰,还可出现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婴幼儿由于鼻腔相对狭窄,鼻塞可能会明显影响其正常吃奶。
3.其他伴随症状:部分幼儿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少数幼儿还可能有头痛、肌肉酸痛等表现,由于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留意其身体的异常反应。
二、幼儿感染甲型流感的治疗方法
1.非药物干预:
保证幼儿充足休息,为身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维持室内环境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利于幼儿呼吸顺畅及身体舒适。
鼓励幼儿多饮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缓解发热等带来的脱水风险。
2.药物治疗原则:
对于明确诊断为甲型流感且符合用药指征的幼儿,在发病48小时内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经科学验证符合儿童使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需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如部分抗流感病毒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科学规范,优先以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为主,特别要关注低龄儿童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及禁忌情况,以保障幼儿用药安全与舒适,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幼儿用药后的反应等。
当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时,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进行处理,而非机械按体温用药,若需使用退热相关措施等,也应遵循科学、安全的儿科护理原则。
温馨提示
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感染甲型流感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幼儿体温波动、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极度萎靡、呼吸急促、抽搐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带幼儿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科学诊疗建议。在护理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对幼儿造成额外刺激,为幼儿营造舒适、安全的恢复环境,关注幼儿整体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及就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