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指体温37.3℃至38℃需观察伴随症状及接触史初步判病因方向,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等)和影像学检查,感染性因素中病毒感染多自限对症支持,细菌感染用抗生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病需相应检查治疗,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警惕慢性疾病、女性需排查内分泌等相关疾病。
一、明确低烧定义与初步排查
低烧指体温范围在37.3℃~38℃,首先需观察伴随症状,如有无咳嗽、咳痰、咽痛(提示呼吸道感染可能)、腹痛、腹泻(提示消化道感染可能)、皮疹、关节痛等表现,同时了解近期是否有疫区接触史、人员接触史等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方向。
二、进行基础医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完善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时多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时多升高,可辅助判断炎症程度;必要时还可进行病原体特异性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
2.影像学检查:根据症状体征选择相应检查,如怀疑肺部感染需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怀疑泌尿系统感染需行尿常规及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
三、针对不同病因处理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多数病毒感染呈自限性,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体温较高伴不适可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一般病程1~2周左右可缓解。
细菌感染:明确细菌感染后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但需避免自行滥用,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
2.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需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免疫调节治疗。
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多伴有消瘦、贫血等其他表现,需进一步行骨髓穿刺、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抗肿瘤相关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低烧不退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减少衣物、保证环境通风、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成人退烧药,同时密切观察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惊厥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低烧不退需警惕肿瘤、结核等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机体反应性差,症状可能不典型,应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全面检查,及时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
3.女性:女性低烧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月经期等有关,若伴有月经异常等情况需妇科就诊排查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