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因素可导致低烧,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病毒性感冒、艾滋病患者病毒活动期可致低烧,细菌感染中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肾盂肾炎等感染可引起低烧;非感染性疾病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会有低烧,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可出现低热,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能致低烧,还有环境因素、生理性因素也可能引发低烧,不同人群低烧表现及应对需留意。
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引起低烧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原因之一,肺结核患者除低烧外,还可能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表现,肺外结核也可能以低烧为主要表现,如结核性胸膜炎可出现低热、胸痛等;布鲁氏菌感染也会导致低烧,常伴有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有接触牲畜史的人群需高度警惕。在儿童细菌感染中,如肾盂肾炎,除低烧外,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非感染性疾病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长期低热,还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有低烧情况,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病情活动时低烧更明显。对于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肿瘤性疾病:某些肿瘤如白血病,可出现低热,同时伴有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淋巴瘤也常以发热为表现,可为低热或高热,还可能有盗汗、消瘦等症状。肿瘤引起低烧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物质等有关。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可出现低热,还伴有心慌、手抖、多汗、多食、消瘦等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同时有乏力、食欲减退、血压降低等表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低烧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需要结合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其他情况: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低烧,如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可能出现轻度体温升高,但一般不会持续且脱离环境后多可恢复;生理性低烧在一些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如女性排卵期、剧烈运动后等,一般体温升高幅度较小,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对低烧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估,排查可能的病因。儿童出现低烧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密切关注伴随症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