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可实施4.5小时内符合指征的静脉溶栓、6-8小时内大血管闭塞符合条件的动脉溶栓及24小时内大血管闭塞的机械取栓;出血性脑卒中少量者行保守治疗(控血压、降颅压等),大量或血肿进行性扩大者需手术清除血肿;康复治疗包括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言语功能康复;基础疾病需管理高血压、平稳控血糖、调节血脂;老年患者治疗方案需更谨慎评估药物及康复循序渐进,儿童患者脑血栓少见需精准评估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
1.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符合指征的患者可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管再通;发病6-8小时内大血管闭塞且符合条件者可考虑动脉溶栓,但需严格评估患者状况及禁忌证。
2.机械取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内,通过机械装置取出血栓恢复血管血流。
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1.保守治疗:少量脑出血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或血肿进行性扩大的患者,可能需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如去骨瓣减压术等,以减轻颅内压对脑组织的压迫。
三、康复治疗
1.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等,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可结合物理治疗(如针灸、电刺激等)辅助。
2.言语功能康复: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需进行针对性言语训练,如发音训练、复述训练等,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制定个性化方案。
四、基础疾病控制
1.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需平稳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加重脑血管损伤,一般目标血压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2.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如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3.高血脂管理:高血脂患者需调节血脂,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少脑血管事件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更谨慎评估治疗方案,因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及耐受性与青壮年不同,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
2.儿童患者:儿童脑血栓相对少见,多与先天血管异常、感染等因素相关,治疗需精准评估,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避免不恰当用药,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