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可由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及物理化学刺激(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引发,分类有非特异性外阴炎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等、霉菌性外阴炎伴剧烈瘙痒白带豆腐渣样等、婴幼儿外阴炎有外阴红肿瘙痒等,通过妇科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一般治疗(保持清洁干燥等)和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用药),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需保持外阴清洁,妊娠期患外阴炎谨慎用药,更年期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
一、定义
外阴炎是指外阴皮肤或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病变,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二、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因卫生不良、经期卫生不佳等导致局部细菌滋生引发炎症。2.真菌感染:常见为假丝酵母菌,当阴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时易侵犯外阴引发感染。3.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等,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发外阴炎症。
(二)物理化学刺激
1.局部刺激: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卫生巾不透气、过度清洁外阴(如频繁使用洗液冲洗)等,可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引发炎症。2.过敏反应:对卫生巾、避孕套等物质过敏,接触后可导致外阴过敏发炎。
三、分类及表现
(一)非特异性外阴炎
多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烧灼感,活动、性交、排尿时加重,局部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等。
(二)霉菌性外阴炎
常伴有外阴剧烈瘙痒,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外阴皮肤黏膜红肿,可出现抓痕。
(三)婴幼儿外阴炎
多见于婴幼儿,因外阴发育未成熟、雌激素水平低、卫生习惯差等,可出现外阴红肿、瘙痒、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
四、诊断
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外阴皮肤黏膜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白带常规检测病原体等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穿紧身化纤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等。
(二)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原体感染,如细菌感染可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尿布,避免穿开裆裤,减少粪便、尿液对外阴的刺激,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局部用药。
(二)妊娠期女性
孕期患外阴炎需谨慎用药,避免影响胎儿,以局部清洁护理为主,必要时遵医嘱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三)更年期女性
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变薄,易患外阴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适当使用保湿剂等改善局部皮肤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