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急发快传特点可致局部暴发或大流行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临床表现有起病急骤的全身高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及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预防可通过每年接种疫苗、养成勤洗手等个人卫生习惯及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等增强机体抵抗力来进行。
一、流感的定义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在人群中引起局部暴发或大流行。
二、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例如,在密闭空间中,病毒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
2.接触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病毒可由此侵入人体导致感染。比如,触摸了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餐具等,未洗手就触碰面部则易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多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常伴有显著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儿童感染流感时高热更易引发惊厥等情况。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全身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恢复相对较慢。
2.呼吸道症状:有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等,然而老年人或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关注全身状态的变化。
四、预防方法
1.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流感及相关重症的风险;老年人接种疫苗可减少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个人卫生习惯:勤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在流感流行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前往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通风换气,定期对常用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提升身体免疫力。例如,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等,都有助于增强身体对流感病毒的抵御能力。对于特殊人群,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做好防护措施,严格遵循疫苗接种安排;孕妇感染流感风险较高,更要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防护;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采取预防举措,如规范接种疫苗、控制基础疾病稳定等,以降低感染流感后病情加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