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偏头痛是常见原发性头痛,因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致病因引发,表现为单侧搏动性疼痛伴恶心等伴随症状,依病史等诊断,治疗分非药物与药物干预,儿童、孕妇、老年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神经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属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范畴,主要表现为单侧头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二、病因
1.遗传因素:约6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基因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及血管舒缩功能。
2.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可导致颅内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紊乱,引发头痛。
3.内分泌与代谢: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或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阶段,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此外,饮食、睡眠等代谢因素也可能诱发发作。
三、症状表现
1.疼痛特征:多为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疼痛程度可从轻度到重度不等,发作时活动可加重疼痛。
2.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部分患者在发作前可能出现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等。
3.发作频率:发作周期不定,可为数月一次或每周数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为4~72小时。
四、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包括头痛发作的特点、频率、伴随症状等)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等),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等)来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发作时可通过休息、避免强光噪音刺激、调整呼吸等方式缓解症状;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诱发因素(如特定食物、压力过大等)。
2.药物治疗:发作期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曲坦类药物等缓解疼痛,但需遵循医疗规范,避免不当用药;预防性治疗适用于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等,但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神经性偏头痛相对少见,诊断时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证充足睡眠、调整情绪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止痛药物,以防不良反应。
2.孕妇患者:孕期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若需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3.老年患者:老年人群发病可能与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治疗时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选择药物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