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预防需每年接种疫苗(重点人群优先)、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摸眼口鼻等)、保持居住和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并定期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应对要识别突发高热等典型症状、感染后保证充足休息和多饮水,出现持续高热等严重情况或儿童、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中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症状且勿给低龄儿童用成人药,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需严遵医嘱控制基础病并监测病情,孕妇感染要及时就医评估并遵医嘱应对治疗。
一、流感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建议在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
2.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睛、鼻腔和口腔,因流感病毒可通过这些部位侵入人体。
3.环境防控:保持居住及工作场所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数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定期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等合适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二、流感应对措施
1.症状识别:流感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可伴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需注意与普通感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鉴别。
2.休息与补水:感染流感后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时长需充足,以利于身体恢复;同时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3.就医指征: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伴脓痰、神志改变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儿童出现嗜睡、持续哭闹、拒食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流感症状,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感冒药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此类人群感染流感后更易出现重症,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加强病情监测,如出现流感相关症状应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3.孕妇:孕妇感染流感后风险较高,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应对及治疗措施,以保障自身及胎儿健康。